昨天,记者见到刚从巴厘岛参加印尼国际电影节后回到金华的李欣仪,这名95后浙师大大四女生一米六左右的身高,皮肤晒后还没有恢复,乌黑的眸子里闪着光芒。就是她,今年11月底受邀赴巴厘岛参加印尼国际电影节,获得了优秀新锐奖,巴厘岛王后为其别上勋章。
机缘巧合走上影像之路
李欣仪目前在浙师大行知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就读,从未接受过任何影像方面的专业培训。但从去年开始,她走上了影像之路。
李欣仪说,去年学校请圈内很有名气的青年导演金华青来做讲座,那时就有一个埋在心里很久的梦想在她脑海里不断闪现,“什么时候我也能拍个影视作品?”不久,金华青在金华义乌举办工作坊招募大学生。李欣仪抱着试试看的心情报了名,没想到被录取了。
“我小时候看动物世界,就曾梦想着有一天自己能够去拍那些千奇百怪的动物,没想到竟然真的能够从事拍摄这一行。”回想当时报名时的单纯的想法,李欣仪说,“快一年下来,其实拍片子、当导演完全不是想像中的那样。导演肩负的是责任,你要有指挥整个团队运转的能力,你是整个团队的核心和方向。一年来的拍摄之路经历了很多事情,拍摄中遇到各式各样的突发状况,我都坚持下来了。”
“每当压力特别大的时候,欣仪就会在电话里向我哭诉。特别是她去西藏拍摄纪录片的时候,一个女生有时要扛着几公斤重的机器在海拔4000多米的野外完成拍摄工作,最忙的时候一天只能睡两三个小时,我觉得太不容易了。”李欣仪的同窗好友小倪告诉记者,欣仪骨子里有一股韧劲和不服输的精神,只要认定的事一定会坚持下去。
这一点在欣仪的微信朋友圈得以证实,记者在她的朋友圈里看到,“爬上海拔4000多米的山,走几步就高原反应,气喘如牛,心口闷痛。但总有力量提着一口气,不回头,不回头地走下去。”
95后学生导演这一年 累并快乐着
李欣仪的2016年过得很充实。
今年1月,李欣仪参加了金华青工作坊,以小组形式进行了现场短片创作,在为期六天的拍摄实践和交流活动中,对影像有了更具象的认识,并获得优秀导演奖。暑期加入金华青工作室,参加第四期工作坊,在国际著名的中国纪录片导演周浩、杜海滨等人的指点下,对创作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完成学业之余,从暑假开始,李欣仪和她的伙伴们顶着高温酷暑在浙江海岛拍摄纪录短片。作为导演,参与了全程联络筹划、拍摄和后期制作,这是一次实打实的能力锻炼和影像实践。片子《王海强和他的光明岛》获得“中国梦 劳动美”全国职工微影视大赛铜奖。这是全国总工会宣传教育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等联合主办的影视大赛,今年有几千部影片送评。
10月,李欣仪首次作为编剧参与了剧情短片《羊》的创作和拍摄。12月短片后期制作完成后将送评国内外各大电影节。
11月底,因为纪录片《贡秋卓玛》,李欣仪和团队受邀赴巴厘岛参加印尼国际电影节,这是东南亚的大型国际电影节,今年在雅加达和巴厘岛举行展映和颁奖。因有数位皇室成员前来,大家纷纷换上东南亚传统服饰参加典礼。在仪式举行当晚,巴厘岛国王与王后亲临现场,为获奖者披上绶带,别上勋章,授予证书与奖杯。在台上,王后亲自为李欣仪颁发了优秀新锐奖,并表示十分赞赏这名非专业出身的女性导演新秀。次日获奖者受邀参观王宫,享用了富有当地特色的精致餐点,聆听国王的致辞。
“我要感谢引路人、导师金华青”
李欣仪所在团队这次获奖的纪录片叫《贡秋卓玛》,放映时间只有30分钟。
“《贡秋卓玛》讲述四川阿坝藏族一个普通女孩的故事,表现了藏族人民骨子里的纯净和自信,以及他们的信仰。”李欣仪说,两个月前,导师金华青把《贡秋卓玛》送给印度尼西亚电影节组委会,没想到能获奖。
“工作就是战斗,没有这样的状态和拼劲是很难成为一名好的创作者。这是导师金华青经常向我们灌输的理念。”李欣仪说,金华青平时对团队里的每个人要求都很严,但回想起来正是这样的严格训练,才让她在2016年这一年里成长得特别快。特别是在与人沟通上,作为导演要统筹全局,要跟编剧、剧务、演员、出资方等各类人接触、谈合作,独立制作的作品逼着她与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处理各种事情,有时候即使一天就休息两三个小时也觉得很有干劲。
“很感谢金华青的鼓励和帮助,让我离小时候那个梦想更近了。这次获奖对我们新人来说是莫大的鼓励,让我的职业规划更加清晰。”李欣仪说,导演是一个充满着挑战的职业,她会继续追梦。
接下来,李欣仪将参与获得国家广电总局百人百部扶持计划支持的纪录片《看见》的拍摄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