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指导,中国高教学会辅导员工作研究会和中国教育报主办,新华网和中国大学生在线提供网络支持的第九届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评选活动结果已揭晓,我院辅导员陈乃启获第九届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提名。
此次评选出的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提名都是长期以来在高校院(系)一线直接从事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在编在岗辅导员,具有较高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水平,在立德树人、攻坚克难、无私奉献等方面有突出表现,广受师生好评。第九届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任务评审分为入围、提名、终评答辩三个阶段,评选出的优秀辅导员事迹在新华网、中国大学生在线上进行展示。近年来,我院高度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大力推进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发展,涌现出一批辅导员先进典型。
据悉,第九届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评选活动于2017年1月启动。各省(区、市)、各高校共推荐723名高校辅导员参加此次评选。评委会根据评选条件组织专家进行匿名评审,确定了193位入围人选,最终40名获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提名。
附:
以心换心,为学生搭建成长舞台
——第九届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提名奖陈乃启事迹
(一)悉心关爱,做贴心“暖男”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辅导员的价值,就是为学生的成长提供舞台”。陈乃启一直以来秉承这样的工作理念,在工作中对学生悉心关爱,用心呵护每一位学生,也正是因为他暖男一般的工作,学生们亲切称呼他为乃哥。
2005年陈乃启一个人带了561名学生,寝室分布不同的公寓区,但是为了能够关爱关心并服务好每一位学生,他坚持每个月都要把每个寝室都走一遍,及时了解学生的生活、学习情况。每一趟走下来就是相当于爬了30层的楼房。平时一有时间,就翻看这561名学生的信息登记表,学生的专业班级、籍贯和宿舍都能一一对应,“神奇的乃哥”从此在学生中不径而传,也让他跟学生拉近了距离。
对学生的关怀,不在于大张旗鼓,而在于润物细无声,特别是那些身处困境学生,更是辅导员重点关注对象。2005级有一个学生,父母身体患病,家庭经济条件差,开学后连生活费都要靠自己做兼职赚取,在一次体育活动中意外把腿摔成骨折。陈乃启第一时间将学生送往医院,办理手续垫付医疗费用,由于家长不在身边且家境不好,便主动承担起照顾学生的责任,陪着说话、换洗衣服,补习课程、一日三餐,用真诚和爱心给了小伙子亲人般的呵护。在他的贴心关心下,该学生生活乐观,学习积极向上。2006年暑期,陈乃启还鼓励他参加学院的暑期三下乡赴义乌实践团队,与创业有了第一次亲密接触。毕业后,该同学创业成立了货物递送公司,在经营遇到困难的情况下,陈乃启又在资金上给予他支持,并帮助他拓宽销售渠道,公司逐渐走上正轨。2016年该同学已经拥有了2家公司,年营业额达到4000万元以上,不仅让家庭成功摆脱经济的困境,也为社会创造了40多个就业岗位。
“每逢佳节倍思亲”,为缓解在校学生的思乡之情,每到端午和中秋等传统节日,陈乃启就自费给在校的学生送粽子,多年来始终如一。“乃哥的粽子,让我宛如与父母一起,在内心中有种温暖,”金融学2011级的王同学这么说。周同学父母离异,是一名经济困难的学生,2012年的春节在留校住宿登记表中选择了不回家过年,但校园里冷清的过年氛围让学生倍感落寞。陈乃启在了解其家庭背景后,通过公寓管理中心妥善安排住宿,还四处奔走,为周同学寻找合适的寒假兼职的机会,最终在市区一家知名餐饮企业为她找到报酬可观又可以安排集中住宿的工作。除夕夜万家灯火之际,他收到了周同学的短信“感谢您为我的精心安排,在我最困难的时候,是您的热心帮助和悉心关爱让我感受到了如亲情般的温暖,真的很感激,祝新年快乐!”
也正是这样一个暖男,因为对学生工作的全情投入,自己的婚期却被一再推迟,至今成为被妻子责备的“软肋”。也因为长期的积劳成疾,曾经两次住院手术。
(二)潜心育人,做职业化专家提升学生综合竞争力
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保障,在学生工作中陈乃启认识到学生个性心理变化对学生生活的影响的重要性。为此他构建“学院、班级、寝室”的三级心理护航体系,开展朋辈辅导、师生“谈心工程”、心理知识大比拼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活动,建立学生心理预研判机制,及时捕捉学生心理动态,及时发现和疏导学生细微的心理问题。在不断的摸索中,构建了师生沟通的良好桥梁,学院连续7年获校心理健康特色活动资助立项,在校心理心理知识大比拼赛中连续6年都取得二等奖以上成绩,多次获校优秀心理分站称号。相关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还得到了省级媒体的报道。
就业是学生和家庭发展焦点,如何充分和满意就业一直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点,而2008年的金融危机却给中国大学生就业带来的重大的冲击。2009年在就业指导部门的陈乃启发现招聘单位和招聘岗位与往年相比有明显的下滑,可能直接影响着毕业生顺利就业和发展。
他牵头开展了“就业体检”工程,以就业的标准对学生开展分阶段的“体检”,以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来应对就业环境的变化。这项工作从此成为学院品牌工作,一直坚持到现在,还得到浙江省主要领导的批示,“就业体检”视角的实践育人体系探索获评全国民办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成果奖。而每年的暑假,为了能多推荐一个毕业生就业,尤其是困境学生的就业,他都要带着未就业学生材料,向各地的人才市场和用人单位推荐学生顺利就业。
与此同时,如何发动教师、政府部门、企业、行业协会、人才市场、校友和低年级学生作用,形成全员立体就业工作体系,陈乃启借鉴动车的理念,在每年的寒假期间开展“就业动车行动”。把行业调研、生涯人物访谈、就业信息收集分析、职业素养调查、用人单位使用评价调查等实践活动形成信息交互系统,让每一级学生都具有自主驱动力,共同构成大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体系。《“就业动车”:独立学院大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体系探索》获评校教学成果二等奖。2016年《独立学院融入式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改革》项目,获浙江省教改项目立项。
而从事就业工作8年,他也从来没有好好休息一个寒假和暑假。从2010年开始,为学院建立用人单位信息库8000多家,提供就业岗位8万余个。毕业生就业率保持稳定增长,学院获校初次就业率优秀奖5次,签约率递增优秀奖5次,自主创业优秀奖6次。浙江省教育考试院的跟踪调查数据表明,毕业生对学院就业指导服务的满意度始终保持在全省同类院校的前茅。
(三)全心指导,做创业导师护航学生创新创业之梦
2012年一个偶然的机会,《爱餐庄园》O2O电子商务创业学生团队需要找一个指导老师参加创业大赛,作为创业门外汉的陈乃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开始参与学生的行动。他利用暑假的时间与学生一起借阅20多本图书,恶补创业领域的知识。整个暑假,只要有空,他就与学生探讨市场、盈利、营销、产品升级等问题。学生团队缺乏资金,他自己掏腰包借给学生应对困难。2012年这个项目获得了浙江省电子商务大赛一等奖,创业竞赛二等奖,并入选国家大学生创新创新训练计划。
2015年胡同学想做一个创业项目解决大学生时间碎片化的问题,陈乃启不仅指导她完成了商业计划书和商业模式研究和团队的组建,还帮她联系了50万的天使投资启动项目,并陪着她与多名风投接洽完成了200万A轮融资,目前公司已顺利正式运营。
他认识到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为此他牵头成立了学校《KAB》课程教学小组和创业大赛指导团队,5年来,他指导学生在全国各类创业竞赛上不断取得突破,共获得国家级奖项3项,省级奖项省级奖项21项。其中2016年全国挑战创业大赛作品更是填补了学校在该项目18年来的空白。辅导大学生创业项目6项,正式运营4项,年产值6000余万,并成功获得风险投资累计400万。通过多方奔走,发动创业校友和创投基金,为学院引进了300万创新创业基金,牵头构建了学院“2+1+1”创业教育模式,成功申报浙江省高校创新创业导师培训基地和金华市大学生创业基地等。2016年,被推荐为全国优秀创新创业导师人才,浙江省高校创新创业导师人才。
获奖情况:
2016年,全国优秀创新创业导师人才;
2016年,浙江省高校创新创业导师人才;
2016年,浙江省优秀教师、优秀辅导员;
2015年,浙江省“两项计划”工作先进个人;
2013年、2015年,浙江省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优秀指导教师;
2009年,浙江省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一等奖(《独立学院与中小企业人才培养实践探索》);
2016年,指导学生获全国挑战杯创业大赛金奖1项;
2015年,指导学生获全国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银奖1项;
2014年,所带学生获国家奖学金特别奖;
2016年,指导学生获浙江省挑战杯创业大赛金奖1项,最佳创意奖1项;
2014年,指导学生获全国挑战杯创业大赛银奖1项;
2015年,指导学生获浙江省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金奖1项;
2009-2016年,指导学生获浙江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一等奖3项、二等奖9项、三等奖4项、优胜奖2项、十佳创业规划之星2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