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深化校地合作,共谋双赢发展——浙师大行知学院匠心育人筑梦芳华

金华新闻客户端9月17日消息

 兰江导报记者 杨一之

 金华日报记者 余美娜

  最近,全国独立学院各大排行榜发布,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再次名列前茅,位列武书连2020年中国高水平独立学院排行榜全国第九、浙江省第一,2019-2020中国独立学院校友会排行榜浙江第一,展现出越来越好的发展态势。

  1999年8月,省政府批复同意浙江师范大学组建民办二级学院,从此,行知学院在金华芙蓉峰下诞生了;2017年10月,随着2150名新生在崭新的校园开启全新的大学生活,行知学院兰溪校区正式落成开学……回顾这二十余年的奋斗历程,行知学院紧紧围绕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高校的目标,励精图治、砥砺前行,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育人模式,探索校地合作,取得了丰硕成果。


省级验收获评“一流”

奖杯口碑双丰收


  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是1999年8月经省政府批准,2004年11月被教育部确认的一所综合性全日制本科独立学院。2010年被授予“全国先进独立学院”称号,2013年被评为全国校园环境满意度50强高校。自2013年学院进入全国高水平独立学院序列,学院毕业生对母校满意度连续五年位列全省独立学院第一。

  2014年5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复同意,浙师大和兰溪市全面合作共建行知学院,学院占地800亩。2016年7月,学校正式破土动工,仅用一年多时间,2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的崭新校园屹立在兰溪迎宾大道旁,创造了工程建设的“兰溪速度”。2017年10月,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兰溪校区正式落成开学。

  “行知学院兰溪校区办学条件良好,校园环境优美,设施完善,在省内同类独立院校中堪称一流。”这是2017年省独立学院规范设置验收专家组在兰验收时对行知学院的评价。

行知学院专家团队挂帅出征

  学院设有商、法、文等6个二级学院和1个基础部,涉及经济学、法学、教育学等9个学科42个专业。产业经济学、化学和生物学3个学科与浙江师范大学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目前,学院开展了汉语国际教育、农业(农业管理领域)、材料与化工、电子信息4个专业硕士学位培育建设。拥有网络空间安全、生态学2个浙江省一流学科,应用化学为省级重点建设专业,拥有旅游管理、工商管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省级特色专业,同时拥有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3个,浙江省网络空间安全实训基地1个。

  自创建以来,学院高度重视教学改革与研究工作,先后立项建设精品课程、双语课程、重点教材、“读、议、练、研”课程改革及其它各类教学改革等项目800多项.其中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5项、省级教改项目31项,省级精品课程4门、国家级重点建设教材1部、省级重点建设教材5部。

  同时,学院拥有8个校级研究机构,1个院校合作研发中心,14个院级创新团队,并成立了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科学技术协会。学院获批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12项,教师承担各级科研课题1040项,发表学术论文近1000篇,出版专著、译著等200余部,授权专利114项,软件著作权72项。

  近年来,行知学院毕业生满意度连续五年全省第一,在2014-2018年全国普通高校学科竞赛评估中名列TOP300,位居全国民办及独立学院第六位,学院发展态势越来越好。


围绕中心主动作为

校地合作深度融合


  自2017年兰溪校区落成以来,兰溪聚集资源,全力支持行知学院发展,行知学院发挥优势,充分利用浙江省中小企业峰会品牌效应,不断拓展政府、行业协会、企业和高校之间交流与合作平台,全力服务兰溪经济社会发展,双方成为了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开启了共同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今年7月,兰溪行知协同创新中心成立,6支涉及现代纺织、光电信息新材料、医药健康、新能源交通装备、节能环保、数字经济等领域的行知学院专家团队挂帅出征,奔赴兰溪各乡镇(街道)、开发区的企业,发挥智力优势,助力企业解决人才培养、技术攻关等难题。这也是近年来兰溪和行知学院不断深化校地合作的缩影。

校政企共办省中小企业峰会

  作为兰溪唯一一所本科院校,行知学院始终将服务兰溪经济社会发展作为自己的使命担当。学院与兰溪围绕“共商、共建、共享”的全新理念,打破传统合作模式的束缚,由点及面,推进从专家教授个体的合作到整体合作,从临时性合作转变为长久性合作,不断拓展校地合作空间、完善协同发展机制,开创了校地、校企战略合作新局面。

学院师生深入兰溪调研实践

  兰溪与行知学院签订全面战略合作协议,成立“人才驿站”,带动科创项目、科创载体、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的落地和运营;兰溪市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与行知学院法学院签署合作协议,共建校外实践教育基地;行知学院与兰溪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联合申报的浙江省质监系统质量技术基础建设项目获得立项;学院与兰溪合作共建乡村振兴学院、质量研究中心、创客研究中心等五大产学研合作研究机构,全力助推兰溪城市转型发展……近年来,兰溪和行知学院在党建引领、智库咨询、科技服务、基地建设、教育培训、三农共建、人才培育、文化交流、安防联建、赛事合作、志愿服务、活力团建等多个方面达成合作,取得了显著成果。

  对于一座城市来说,充分利用高校资源对其产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可谓是重中之重,而行知学院和兰溪在产学研方面的深度融合,也为兰溪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


全面夯实育人之基

构筑“人才蓄水池”


  “1964年我出生在兰溪,1979年在兰溪教师进修学院读书一年,没想到这么多年过去了,我又以老师的身份回到这片热土。”2017年,在外地工作30多年后,国家百千万人才、兰溪籍教授孙晓明作为高层次人才,选择回到家乡就职于浙师大行知学院。他说,能在有生之年为家乡做点事情是最大的快乐。

  行知学院落户兰溪也逐步构筑了兰溪人才集聚的新“高地”。据了解,在行知学院,共有专兼职教师550余人,高级职称比例达48.11%,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10余人,硕士以上学位比例达到74.41%。其中,包括国际著名密码学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全国优秀教师、省“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等一大批优秀人才。同时,还聘请了国内外著名大学、企事业单位专家学者230余人为兼职教授和创业导师。         

行知学院20周年纪念大会

  办学过程中,行知学院始终坚持“行以求知,学以致用”的办学理念,逐步探索与实践应用型人才培养“135”模式,形成了“素养能力并重,校企协同三赢”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格局。学院先后设立“红五环卓越工程师班”“步阳班”“今飞班”等51期产学合作人才培养特色班,校企双方定制课程,企业相关人员进入学校课堂教学,学生走入公司实践学习。这一模式填补了高校与社会之间的鸿沟,架起了交流合作、互通互动的桥梁,也为企业培养一大批后备中层管理干部和技术骨干。

  此外,学院以社会发展为导向,通过优势专业跨学科复合,培养具有竞争力的应用型人才。同时,积极推进开放办学,加强国际交流,先后与美国、日本、韩国、乌克兰等国家和地区的20多所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利用国际优质教学资源培养学生。

  近年来,学院先后培养了全国三好学生王方,团中央第十五次代表大会代表张妮佳,浙江省十大杰出青年屠佳、吴雪岚,杭州市十大杰出青年程方等一大批实基础、厚素养、精技能、强能力、善创新的高素质本科应用型人才,为全省教育事业和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高校向来拥有大量的创新人才和科技资源,引进优质高校不仅吸引了一大批高端人才集聚兰溪,高校对青年人才的培养和输送也为兰溪的人才储备增添了‘新鲜血液’。”兰溪市政府党组成员、行知学院副院长黄凯声表示,行知学院所在的上华区块,地处兰溪的“南大门”,紧靠金华,区位优势明显,加上人才集聚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注入的无限动力,无疑对金兰创新城在经济拉动、土地升值等方面有着带动作用,有利于拉大城市框架,促进金兰同城化发展。

  城市孕育大学,大学滋养城市。从巍巍北山,至兰水之畔,行知学院的落户就像深嵌在城市肌理与文脉中的种子,丰富文化内涵和精神风貌,为经济转型注入新的活力,给城市发展带来长久动力。相信未来,这颗种子在兰溪这片沃土上,必将成长为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


【关闭页面】